正源学校教师粤琼桂南巡之旅(六)
耒阳市正源学校2015年粤琼桂之旅(六)
阳朔西街
5月4日,阵雨,正源南巡之旅第六天。
昨夜宿湛江。晨起早餐后,旅游团几百号人全部离粤赴桂,下午5时许,至阳朔。入住酒店后,天色尚明,于是自由吃饭、闲逛。这是旅游几天来第一次在晚上10点以前住进酒店,心情格外轻松。
吃饭时偶然得知同桌的梁老师(罗校长夫人)今日生日,于是大家纷纷举杯祝梁老师生日快乐,笑声,掌声,相机快门声混合在一起,洋溢着欢乐的气氛。
饭毕,夜色已浓,大家一致选择去西街。
西街是阳朔县城内最古老的街道,有1400多年的历史,位于县城中心,全长1180米,宽8米。在隋朝设置阳朔县时,县城就已有这条长约200米、宽约5米的街道。当时街上只有几家经营日用品的店铺,居民大部分是农民。1000多年来,这条小街一直保持着半商半农状态。这种历史状态使西街保持了典型的南方村镇的传统风情和面貌,使西街人形成了城里人和乡里人的双重面孔。
20世纪70年代初,阳朔正式对外开放,许多西方游人在饱览了桂林漓江风光以后,来到阳朔,才发现在这奇山秀水之中,有一条这么迷人的小街。这些西方人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样,把对西街的新奇、印象写到西方出版的旅游指南上。后来,西方的自助旅游者找到了西街。之后,很多洋人纷纷来这里旅游。
阳朔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的一条街,据有关数据说,每年来这里居住休闲游的外国人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。
我们徜徉在夜色中的西街,一如漫步在故乡的南正街,惬意悠然。当然这儿远比南正街热闹繁华。
街两边的门面里最多的饭馆(酒楼),饭馆中有名气的估计就是一些陈大姐、谢大姐,刘二姐之类的啤酒鱼。有的门面招牌还写上“某某金牌啤酒鱼”,真假难辨。有些门面的饭桌就摆在门面外面,食客众目睽睽中吆五喝六,貌似一点都不怕城管。
街面正中央,是一些年轻妹子用简单的铁架子挂起连衣裙在卖。这些妹子不但漂亮,同行之间亦很和睦,怀疑她们是否在为同一老板打工。
在街道正中和门面之间,有很多简易摊子在为游客画像。游客需要画像的,先从摊子上买一件白T恤,画师就面对游客10分钟左右把游客的头像画到T恤上。罗校长现场让画师画了一条,还真有点像。
有些生意人为了拉人气,搞一些无厘头的把戏,有在门面前站上二个长袍马褂的人,胸前挂一牌子“求包养,求勾引”;有在摊子边站一个孙悟空造型的青年人,黄衣黄裤,拿着金箍棒,做着鬼脸;有的请个大汉,打扮成圣诞老人的样子,口里头念念有词。这些搞怪行为虽然破坏了传统的风情风貌,但有些对老外胃口。好多身材高大的老外在人流中自由穿梭,比我们还自然随意。
我努力想把千把米长的西街逐段归个类,小吃?小商品?吃喝?文化?……结果发现纯属徒劳。西街什么都有,但又没有规律——水果摊子隔壁也许是画像的也许是卖连衣裙的,它还是只能笼统叫西街好些。
我们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来阳朔,热闹的西街让他们不知不觉游离于大部队之外,当闲逛结束要回酒店时,才发现已经分不清来时的路。有的人打的回,有的人觉得县城太小,打的太冤,于是,用手机导航,慢慢找回来。
我也是找不到路中的一员,后来搭别人小车回酒店,才发现县城实在太小,甚至比不了我们那儿大一点的镇上。即使是浓厚夜色中,在这样一个小县城迷了路,也是一件面子上挂不住的事。
感动 | 同情 | 无聊 | 愤怒 | 搞笑 | 难过 | 高兴 | 路过 |
- 上一篇:正源学校教师粤琼桂南巡之旅(五)
- 下一篇:正源学校教师粤琼桂南巡之旅(七)
相关文章
-
没有相关内容